查看: 798|回复: 1

[交流] 曹操和刘备谁更强?你喜欢三国中的哪些人物?

[复制链接]

 成长值: 15685

181

主题

72

回帖

796

积分

荣耀黄金

UID
2758
0 糖
威望
0 点
贡献
5678 点
赞助
0 (R)
宣传
0 人
买家
0 点
卖家
0 点
注册时间
2020-5-30
在线时间
211 小时
发表于 2023-1-22 18:4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曹操和刘备到底谁更强呢?
       先来说说曹操,从189年陈留起兵始,曹操一路破黄巾、逐黑山、斩吕布、剿袁术、灭袁绍、征乌桓,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,最后也只是因瘟疫在赤壁败于周瑜而已。后来以一州之力打得魏国九州毫无还手之力的三国第二名将诸葛亮,说起曹操,也是一万个佩服:曹操智计,殊绝于人,其用兵也,仿佛孙、吴。所以,曹操要说第二,没人敢称第一。

那么刘备呢?当然比不上曹操,但水平也差不到哪去。
刘备水平差,主要是前期留下的印象:被曹操撵着打,汝南、当阳接连大败,只靠着周瑜火烧赤壁才勉强夺取荆州成鼎力之势。怎么看都不像懂兵的人。但事实上,除了曹操外,刘备打别人,那是一打一个赢的常胜将军。

杨奉、韩暹寇徐、扬间,先主邀击,尽斩之。——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
东海昌霸反,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,众数万人,遣孙乾与袁绍连和,曹公遣刘岱、王忠击之,不克。——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
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,与贼龚都等合,众数千人。曹公遣蔡阳击之,为先主所杀。——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

使拒夏侯惇、于禁等於博望。久之,先主设伏兵,一旦自烧屯伪遁,惇等追之,为伏兵所破。——《先主传》
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,又南征四郡。武陵太守金旋、长沙太守韩玄、桂阳太守赵范、零陵太守刘度皆降。——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
什么杨奉、韩暹,刘岱、王忠,蔡阳,包括曹操手下的宗族外姓第一大将夏侯惇、于禁,以及荆州各太守,刘备都是轻轻松松吊打,完全不在话下。

很多人因为《三国演义》的影响,对刘备的用兵水平嗤之以鼻,认为是个战五渣。但实际上,正史中刘备的水平真不差。

刘备水平差,主要是前期留下的印象:被曹操撵着打,汝南、当阳接连大败,只靠着周瑜火烧赤壁才勉强夺取荆州成鼎力之势。怎么看都不像懂兵的人。但事实上,除了曹操外,刘备打别人,那是一打一个赢的常胜将军。

杨奉、韩暹寇徐、扬间,先主邀击,尽斩之。——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
东海昌霸反,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,众数万人,遣孙乾与袁绍连和,曹公遣刘岱、王忠击之,不克。——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
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,与贼龚都等合,众数千人。曹公遣蔡阳击之,为先主所杀。——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

使拒夏侯惇、于禁等於博望。久之,先主设伏兵,一旦自烧屯伪遁,惇等追之,为伏兵所破。——《先主传》
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,又南征四郡。武陵太守金旋、长沙太守韩玄、桂阳太守赵范、零陵太守刘度皆降。——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
什么杨奉、韩暹,刘岱、王忠,蔡阳,包括曹操手下的宗族外姓第一大将夏侯惇、于禁,以及荆州各太守,刘备都是轻轻松松吊打,完全不在话下。

三顾茅庐之后,有了诸葛亮做军师将军帮他掌管内政后勤,他更是开始了开挂一般的战绩。

入益州,兵不满万、孤悬敌后,从刘璋、张鲁的夹缝中出兵,一路吊打川将拿下成都;攻汉中,率黄忠、法正与魏军全面对峙,用计绕后阵斩夏侯渊,夺下阳平关逼退曹操,成功夺取汉中。这两次战役,正史中都出于刘备亲手(演义神化诸葛亮,功劳都写给了他),可谓老刘的巅峰之作。

正是有这种实力,天下第一的曹操才会屡次夸赞他,认定他是天下第二:

今天下英雄,唯使君与操耳。
夫刘备,人杰也,今不击,必为后患。
刘备,也。

《三国志》给曹操的评语是“明略最优,超世之杰”,而刘备“机权干略,不逮魏武,算是两人综合能力(包括军事)的定论。

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,得出答案,感觉曹操略强于刘备,能力这个东西也有很多无法量化,无法客观公平的进行比较,所以只能说感觉(偏感性).
如果比综合能力满按满分100分计,大概,刘备90分,曹操92分。
1.比文韬武略曹操明显强于刘备,论个人武力值刘备强于曹操.
2.在用人之道上难分伯仲,也是各有各自的优势.
.....
20岁之前较多人喜欢赵云,(英勇善战,英俊潇洒)
20~30岁较多人喜欢诸葛亮,(足智多谋,政治家、发明家)
30~40岁较多人喜欢曹操, (文韬武略,霸气)
40岁之后较多人喜欢刘备,(屡败屡战,打不死的小强. 折而不挠,终不为下者)

刘备的人生轨迹:五易其主,四失其妻(一,龙在潜渊)

 成长值: 15685

181

主题

72

回帖

796

积分

荣耀黄金

UID
2758
0 糖
威望
0 点
贡献
5678 点
赞助
0 (R)
宣传
0 人
买家
0 点
卖家
0 点
注册时间
2020-5-30
在线时间
211 小时
 楼主| 发表于 2023-1-22 19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被《三国演义》刻画成只会哭哭啼啼、伪君子样的刘备,才是三国史上真性情、真仁义的代表。

怒鞭督邮:督邮以公事到县,先主求谒,不通,直入缚督邮,杖二百,解绶系其颈着马枊,五葬反。弃官亡命。

求田问舍:(许)汜曰:“昔遭乱过下邳,见元龙。元龙无客主之意,久不相与语,自上大床卧,使客卧下床。”备曰:“君有国士之名,今天下大乱,帝主失所,望君忧国忘家,有救世之意,而君求田问舍,言无可采,是元龙所讳也,何缘当与君语?如小人,欲卧百尺楼上,卧君于地,何但上下床之间邪?”

仁感刺客:郡民刘平素轻先主,耻为之下,使客刺之。客不忍刺,语之而去。其得人心如此。

携民渡江:或谓先主曰:“宜速行保江陵,今虽拥大众,被甲者少,若曹公兵至,何以拒之?”先主曰:“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,今人归吾,吾何忍弃去!”
每一桩每一件,刘备的真性情不做作,都展现得淋漓尽致。虽然不如曹操才华横溢,会写诗作文,口头上表达自己对百姓的怜悯牵挂,但他的行动,却是实实在在为百姓考虑,甚至期间差点让自己送了命。

后来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评价刘备,说他与百姓“甘与同败”,活该他成就帝业。南宋的辛弃疾,看到求田问舍那段,也不由得感叹“刘郎才气”。这都是折服于刘备的人格魅力。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